评论员观察
实际工作中,很多小区将公共设施委托给物业公司来经营管理,业主并不参与其中。时间一长,这些公共收益容易被物业公司支配使用,一些业主忽视甚至“放弃”了这部分权利。多名受访专家指出,管好小区公共收益这笔账,既关系居民的生活质量,也体现社会基层治理的能力。在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公共收益归属的前提下,应当强化小区物业信息公开透明力度,保障业主知情权,同时完善监督管理机制,增强业主的法律意识,以法治解开公共收益之“谜”。(11月3日《法治日报》)
小区公共收益究竟如何成“谜”的呢?归根结底是监督乏力所致。如今,小区经营性收入来源越来越多样化。除了公共区域的广告收益、停车泊位收入和经营性用房收入,占用公共区域的快递柜、贩卖机、电瓶车充电桩,乃至利用会所、游泳池等公共配套所产生的经营收入,都要纳入小区公共收益来源。业主们不但常常对公共收益来源和种类不甚了了,而且对公共收益的管理和使用情况也不掌握。当对物业管理无法形成有效监督,业主的力量无处发挥,这些名目繁多的小区公共收益不但容易成为一笔“糊涂账”,甚至还可能成为物业公司的“私房钱”。
人们常说,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。要让阳光照进小区治理空间,就必须发挥好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作用。首先,完善监管模式。不少地方已探索建立共管账户,从程序上规范公共收益的保管、使用。譬如,让政府相关部门主动发挥作用,参与监督设立公共收益共管账户。这既能发挥物业公司经营的能动性,又能有效保障业主的共同权益。其次,规范使用模式。小区公共收益既要算明白,还要用明白。物业公司代管小区公共事务,必须得到合法授权。动用小区公共收益要遵守相关法规,有决议、有结果、有公示,确保业主对小区公共收益的所有权、知情权、决策权和支配权落实到位。再次,切实让罚则落地。换言之,有必要提高物业公司的违法成本。譬如,定期抽检小区公共收益公开情况,并对隐瞒、篡改数据和侵吞业主利益的行为给予严厉处罚。
当然,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,而执行力的强与弱总是与人的因素相关联。如果业主对小区公共收益的管理和使用总是抱着听之任之或“自动弃权”的态度,那就有可能给物业公司暗箱操作以可乘之机。所以,广大业主需要提升权利意识,积极参与到基层治理中去,真正让好的制度发挥实效,让小区公共收益取之于公、用之于民。
(杨博)
相关资讯
过年员工要休假,餐厅怎么排班啊?
2022-12-14
自然资源部发布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系列标准
2022-12-02
他们坚守岗位、忠诚履职,圆满完成杜鹃花季安保服务工作
2022-11-03
在这里品味“舌尖上的冬奥”——北京新世纪日航饭店优质安全、突出特色、全力保障餐饮服务..
2022-12-19
物业服务经营与效率齐飞 2021年上市物企净利润均值4.5亿元
2023-02-05
重磅!2022中国物业服务品牌力100强揭晓
2023-02-03
程阳浅谈物业管理中的保洁服务
2022-11-20
历时5个月,郭格庄水库维修养护工程完工
2022-12-01
推进精神文明创建丨卫生大扫除,全市各小区动起来 创城成绩将影响小区物业企业信用等级评定..
2023-02-09